小学体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一、教学计划第 1 条开学前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可行的所教年级体育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教学进度、学习评价等。二、备课第 2 条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场地备课与理论备课相结合。要注意班级之间教学场地、器材的协调,同年级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尽量统一。集体备课后个人写出教案.第 3 条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正确认识和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制造性地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完整、具体体现五个领域目标。第 4 条教案书写通常采纳表格式。教学目标要写在前面,教案过程要精心设计,须将课的内容、教学手段、组织方法与要求、学生活动、时间安排、教育渗透等详略得当地表述清楚.第 5 条老师要注意教态,做好服装、场地、教具的准备工作,并提前到课堂。 三、课堂教学第 6 条按时上下课。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准确、精炼,口令清楚、洪亮。示范位置恰当。第 7 条上课开始,体育委员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检查报告人数.老师根据课的内容提出目标和要求,针对课的内容和需求,做好热身活动。第 8 条教学目标掌握适当,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恰当。讲解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锻炼,学会娱乐,学会健身。第 9 条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为学生制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制造性.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让学生自主练习。培育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 10 条老师要树立良好形象,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严格要求与教育疏导相结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严肃活泼的课堂氛围。第 11 条课堂结构要紧凑、连贯、严密.分组练习要体现分层教学,交换练习组织合理,运动量要适宜。第 12 条加强安全教育防范措施,注意环境卫生和爱护公物的教育。第 13 条 利用教学内容,做好运动参加、生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渗透教育,促进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进展。 第 14 条 上课结束前,要做好放松整理活动,进行小结。布置作业要注意趣味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安排学生及时送还器械. 四、课后总结 第 15 条 课后主动征求学生对课的意见,对缺课学生要了解其缺课原因。 第 16 条 要及时写好课后小结,总结教学心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