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朗诵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使儿童更加了解诗歌内容及情意。什么是朗诵呢?简单地说朗读就是以清楚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普通话,把文章有感情地诵读出来.透过朗诵,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儿童透过朗诵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并且学习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学的美.本兴趣小组活动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同时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活动形式 以短小精悍、词语优美又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或小散文作为基本学习内容。小组活动以读、练的形式为主,以真实、感人的情境引发孩子的兴趣,用有效的启发达到培育孩子思维和想象力的效果。活动还穿插有名篇朗诵欣赏、分小组的竞赛及讨论、演讲录像观看等内容,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活动时间与内容安排 第 1 周: 宣传、发动 第 2 周:学生名单的确定及参加活动的要求事项 第 3—6 周:普通话强化训练 第 7 周:朗诵技巧的简介及美文朗诵欣赏 第 8 周:朗诵训练 第 9 周:练习朗诵,掌握朗读技巧 第 10—12 周:练习朗诵,掌握朗读技巧 第 13—15 周:配乐朗诵练习 第 16 周:组内朗诵汇报竞赛 第 17 周:学生谈谈朗诵训练的心得体会 第 18 周:总结一学期的活动情况,评选优秀学员 学生分析: 参加本小组的学生均来自一年级,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进展时期,但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但是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在幼儿园并未接受正式的识字教育,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初步了解诗文大意以及所蕴涵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文化,加强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循序渐进提高诵读水平。教学内容:每周一诗(文),知道作者,简单了解诗意,掌握诵读节奏,并能熟读成诵 咏 鹅 悯 农 春 晓(唐) 骆宾王 (唐) 李绅 (唐) 孟浩然鹅, 鹅, 鹅, 锄禾日当午, 春眠不觉晓,曲项向天歌, 汗滴禾下土。 处处闻啼鸟。白毛浮绿水, 谁知盘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