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架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共有七章,可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即§1,是总论,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即§2,重要论述生产关系及其运行的一般原理,包括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和价值规律理论。第三部分即§3、4,重要论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运行原理。第四部分即§5、6,重要论述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运行原理。第五部分即§7,是结论,重要论述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2 本篇的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第三、第四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两大详细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形式,其中第三部分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体部分。备考政策1 从历年命题的状况来看,§2~4 是考察重点,考生复习重点是§2~6。2 鉴于本课程概念多、逻辑性强、体系构造严谨的特点,考生复习时,对每章重要概念、原理的把握,不仅要“知其然”,精确理解它们自身的内涵,还要“知其因此然”,理清概念与概念、概念与原理、原理与原理之间的内在逻辑线索。尤其是对某些跨章节的相似考点,务必前后对照着复习,弄清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络,决不可似是而非。3 本学科的命题,前些年以知识判断型的识记题为主,近几年命题方式较为灵活,增长了某些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做题干来出题的情形,重在考察考生对基本概念(范围)、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4 有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考点,要注意两点:(1)有些内容如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股份资本、级差地租、资本运动和再生产、国家宏观调控等理论,包含了现代社会大生产运行的一般规律,撇开其反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方面,可用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2)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某些新变化,要学会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层面来辩证分析,即首先要看到这些新变化,体现的只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也不也许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另首先又要承认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确实增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5 有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考点,它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7的内容相交叉,波及我国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某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所有制构造调整、实现社会公平分派、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加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