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1、课程答: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专家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2、课程原则与教学大纲答:课程原则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的、内容目的、实行提议的教学指导性文献.课程原则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实行提议等几部分论述的详细、明确,尤其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规定。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一样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怎样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重视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重视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二、简答(每题 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答: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为:1)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2)学习成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获得的成绩;3)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重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详细的进步或发展。2、怎样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答:1)重视联络学生的现实生活,挖掘教学的情境资源。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某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明白知识的详细实践价值。2)充足运用学生的经验。任何有效的教学都是始于对学生已经有生活经验的运用,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入手,找到教学知识的结合点,这样教学过程就会很容易,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3)强调教学情境创设的形象性。此举是为了处理形象思维、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教学中重视感性的、可见的、摸得见的知识情境创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进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4)重视体现本学科的特色。情境创设要基于学科特色,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突出学习重点,最重要的是要突出知识的发现过程、应用条件和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的情境和场景,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学习效果才会更好.5)要创设内含问题的情境.内含问题的情境,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思考,情景问题要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奇性。以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处在很好的思维状态,产生一种求知的状态.6)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