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先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 30 分。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的, 不选、 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1.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而立”之年的重要活动是( )A.学习“六艺” B.开办私学C.环游列国 D.删修《春秋》解析:B 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三十岁时孔子的重要活动是开办私学。学习“六艺”是少年时期,环游列国是五十多岁后来,删修《春秋》是在晚年时期,故选择 B。2.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孙氏使用了“八佾”,孔子懂得后气愤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季孙氏的这一行为重要与孔子的下列哪首先主张严重相悖( )A.仁B.义C.礼D.信解析:C “八佾”是周王的“礼”的原则,而士大夫使用“八佾”体现礼崩乐坏,故选择 C。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友好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B 题干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①③ 符合题意。②是“礼”的内容,④ 是教育方面的内容。4.“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种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某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上述材料反应了孔子主张( )A.中庸之道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克己复礼解析:A 孔子说的“过犹不及”是“中庸”的基本含义,故选择 A。5.听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解析:B “贱而恶”的人的儿子,也被收为徒,体现的是“有教无类”的思想。6.孔子“有教无类”思想与下列思想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B.因材施教C.学思结合 D.贵贱有序解析:D 注意题干中“无类”的信息,“无类”就是不管出身,而其又强调“贵贱有序”,显然与之相悖。7.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 1691 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书的序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文中的“这位哲学家”是指(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解析:B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整理的孔子的思想言行。8.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种哲学家,很好的选择应当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谊,两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 )A.认为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