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爆炸事故机理【教材内容】:P175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一般同步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2.火灾定义《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1986)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导致的灾害。如下状况也列入火灾的记录范围;(1)民用爆炸物品引起的火灾。(2)易燃或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以及其他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翱爆炸引起的火灾(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的爆炸,不列入火灾记录范围)。(3)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试验体燃烧的事故。(4)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火灾引起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5)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火灾由此引起的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自身燃烧的除外)。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步具有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中缺乏任何一种,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获得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种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二)燃烧和火灾过程和形式1.燃烧过程可燃物质的汇集状态不一样,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一样。除构造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自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自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解后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在固体燃烧中,假如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质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假如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火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包括许多吸热、放热的化学过程和传热的物理过程。在燃烧发生的整个过程中,热量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方式进行传播。在凝聚相中,重要是吸热过程,而在气相燃烧中则是放热过程。大多数状况下,凝聚相中发生的过程是靠气相燃烧放出的热量来实现的,在所有反应区域内,若放热量不小于吸热量,燃烧则持续进行,反之燃烧则中断。可燃物质燃烧过程中,温度变化是很复杂的。最初一段时间,加热的大部分热量用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