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营、外企用人单位招聘考试、面试试题及多种怪试分析本文选自《成功就业》第二篇第 6 节(部分) 新闻单位 新闻单位的考试一般侧重于理解应聘者从事新闻业务的能力。某些小的新闻单位也许不举行专门的考试,而是通过应聘者已经有的作品来进行选择。而某些大的新闻机构,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由于招聘范围广泛、应聘者众多,因此都会举行专门的考试,而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 新华社 新华社部门众多,因此试题也不尽相似,但一般分为这三个部分: 时事题:理解应聘者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怀程度。1998 年的时事题为:试论述党的十五大的历史意义,时间为 20 分钟。 专业题:这部分试题各个部门不太同样,试题特点与部门、岗位特点相结合。编辑侧重考察文字编排能力,记者侧重于写作能力;对外部门侧重于外语的应用。 ――用英文翻译一篇题为"科索沃危机之后的欧安"的文章。这样的题目假如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功底,是很难驾驭的。它也阐明了新华社这样的单位招的就是专业的人才。――就克林顿性丑闻写篇议论文。 ――部分部门(如《半月谈》杂志)招收编辑考试的试题类似于中学语文试题,第一部分是语言常识,包括根据拼音写中文、修改错别字、修改病句;第二部分则是写作,在规定期间内完毕一篇命题作文。 面试题:重要考察应聘者的口头体现能力,规定应聘者对某些问题体现自己的见解。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的考试非常严格。以 1999 年为例,年前的笔试有两轮,初试进行了一天,上午考专业和写作,他们出了十个题目让你从中任选六个回答。详细有①对新闻的认识②怎样看待去年的洪灾,最佳能从正反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③怎样改善《人民日报》经济版④对有偿新闻的见解等。写作的题目是改革开放,规定夹叙夹议,字数控制在 1000 字以内。下午是英语的笔试。 复试时,300 人只剩余 50 人,考试仍进行了一天。上午的题目是怎样看待《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的异同,每人限时 15 分钟;下午安排应聘者参观人民日报的网络部,规定就参观内容写一篇现场报道,800 字以内,限时 1 小时。 年后又告知应聘者去面试,这时只剩余 6 个人,而计划录取 3 个。国有大型企业与外企 外企的面试非常系统,有很严密的一套流程,题目也比较规范,它可以从各个方面考察你的能力。 北京几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均有好几轮面试,分别由经理、高级经理及合作人主持。有时是将你放入一种群体中例如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