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5年高三语文知识点拓展精炼检测题

2025年高三语文知识点拓展精炼检测题_第1页
1/8
2025年高三语文知识点拓展精炼检测题_第2页
2/8
2025年高三语文知识点拓展精炼检测题_第3页
3/8
语文知识复习拓展精练 (15)阅读下面文字,完毕 1—3 题。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通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自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并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此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自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并且此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挖苦意味,反应的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 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体现的常规通道堰塞而导致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确实为现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体现也许,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刊登意见也许是自由的,但信息怎样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行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某些改观。一种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挖苦性乃至黑色风趣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由于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行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积极介入可以说是一般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对抗。热词之因此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一般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某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一般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种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5年高三语文知识点拓展精炼检测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