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数学学科所特有的高度抽象性、逻辑严谨性等特点和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等因素,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差距,这是各国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研究发现,有研究结果显示1:有12%的学生不进行或者很少进行课前预习,有61%的学生偶尔翻看一下数学教材. 这说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教材上的知识点掌握得不是很好,并且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结果显示2:学生在听数学课时觉得感兴趣的时候就听,不感兴趣的时候不想听. 只有42%的学生会认真听,并且做笔记. 这说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是很感兴趣. 结果显示3:对于新的公式,10%的学生不看,35%的学生大略看一下标题,知道要学的是什么就行了. 20%的学生认真看定义和公式,对公式的推导不深究. 只有4%的学生自己推公式,不会的时候跟其他学生讨论. 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公式的理解不是很透彻,记忆也不深刻甚至记不住公式. 结果显示4:一部分学生在做习题时,多数时候是做不出来的,不是一点思路都没有,就是半途进行不下去,然后放弃,一直有深深的失败感,没有体验过攻克难题所带来的快乐. 说明数学的相关作业不符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起不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反而使学生更加觉得数学难懂、难学. 以上研究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概括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二是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三是数学学习方法没掌握;四是数学学习信心没树立.以互联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技术支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可以增强教学信息的表现能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从而能更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探索、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的文化和价值. 本文借助信息技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出发,着重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推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二、信息技术融入教学1. 借用微课资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预习新课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也应运而生. 微课主要基于信息技术视角下的数学教学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