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县三中-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8 月)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 1-3 题。对诗歌多义性的深入研究,是 20 世纪后来伴随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重要研究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这就波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不过,决不能用语义分析替代对于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英国的恩普逊在其《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一书中,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模糊语,当然有其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所谓多义并不是暧昧和模糊,而是丰富和含蓄。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以获得多义的效果,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回事。按照词汇学的解释,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很,不也许一对一地表达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然而,不管一种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并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这种多义性不一样。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自身的多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或变化着词语的意义,赋予它们诗的情趣,使一种本来具有公认的、确定的意义的词语,带上复杂的意味和诗人主观的色彩。而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目前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似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一样的体会。同一种读者在不一样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完全同样。可见,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此外,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种词在不一样语言环境中的不一样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申义。假如孤立地看,一种多义词当然有多种意义,但在详细运用的时候,一般说来,一次却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状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尤其避免的毛病。不过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