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_第1页
1/2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_第2页
2/2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 一 、监测目的1、监测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手术医生感染专率2、建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3、评价院感控制效果,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 二、包括全院所有手术科室的手术病人 手术类型包括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 三、按卫生部 2024 年颁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 30 天以内发生的公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育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痛苦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 浅部组织感染:1、 针眼处脓点(公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2、 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3、 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 II、III 度烧伤创面.(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30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从切口 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2、切口 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 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痛苦.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 学问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 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 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 30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 年以内发生的累及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育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说明:1、 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损害所致伤口,为避开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2、 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育阴性,亦可以诊断.3、 手术切口 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 时,公需报告深部感染。4、 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