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县三中-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8 月)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道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的现象反应的本质是A.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C.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 D.私有制兴起2.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感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A.隋唐大运河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3.《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材料① 反应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 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④体现了自耕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明朝政府下令:严禁建造远洋船只,严禁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好在内陆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如下对材料理解对的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5.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 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都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可以印证材料观点的是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线的打破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6.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所反应的社会现象是A.重农抑商 B.土地吞并严重C.闭关锁国 D.井田制瓦解7.在一部反应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如下几种情节,其中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A.高转筒车正用于浇灌田间的庄稼 B.几种读书人在晚上逛市场C.倭寇猖獗政府下令实行“海禁” D.商业税收成为国库财源的重要构成部分 8.19 世纪 8.60 年代,形成了整合多种新势力和新制度的洋务体制,与王朝旧体制并存。这种二元化体制A.克制了半殖民地化的发展趋势 B.导致了分裂割据的局面C.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 D.增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9.陈启沅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 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 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A.是自然经济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