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湿地信息提取3.1 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是 2011 年、2013 年、2017 年 Landsat 7 ETM+以及Landsat 8 OLI 影像,其中 2011 年的数据为 ETM+影像,2013 年和 2017 年的数据选择 OLI 影像。Landsat 系列卫星为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7 和 Landsat 8卫星分别发射于 1999 年 4 月 15 日、2013 年 2 月 11 日,两者的光谱特性基本是一致的,分辨率均为 30m,并均有一个高分辨率的全色波段(波段 8)。本文从可获得的影像中,根据影像质量、成像日期、物候期规律等选取使用的影像。所选取的影像应覆盖整个研究区,成像清晰,并且云量较少。本文选取的遥感影像为 2011 年、2013 年、2017 年 6 月、7 月获取的影像,获取时间分别为 6 月 25 日、7 月 24 日、6 月 12 日,获取时间相近,季节为夏季,植被生长较好,水体轮廓比较清晰,云量分别为 1.5%、0.35%、0.43%。研究区影像清晰,云量较少,符合本文研究需要。3.2 建立湿地分类系统建立科学的湿地分类系统是进行湿地遥感解译的基础,也是进行湿地研究的关键。与湿地的定义相同,目前国际上尚没有一个统一而完善的湿地分类系统。对于湿地的分类,因对湿地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区域等的不同,划分湿地类型的方案也有所不同。目前被学界广泛接受的湿地分类是《湿地公约》所规定的分类系统,见表 3-1。各个国家可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细分。这一分类首先按照海、陆、人类活动作用形式的不同,将湿地划分为海岸咸水湿地、内陆淡水湿地与人工湿地三大类,又按照地貌类型和湿地作用过程将湿地划分为海域、河口、泻湖、湖泊、沼泽和各种人工湿地类型[20]。表 3-1《湿地公约》中湿地的分类系统湿地系湿地类湿地型公约指定代码说明统天然湿地海洋 /海岸湿地浅海水域A低潮时水位在 6m 以内水域,包括海峡和海湾海草床B潮下藻类、海草、热带海草植物生长区珊瑚礁C珊瑚礁及其邻近水域岩石海岸D海岸岛礁与海边峭壁沙滩、砾石与卵石滩E滨海沙洲、沙岛、沙丘及丘间沼泽河口水域F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滩涂G潮间带泥滩、沙滩和海岸其他淡水沼泽盐沼H滨海盐沼、盐化草甸红树林沼泽I海岸咸、淡水森林沼泽咸水、碱水泻湖J有通道与海水相连的咸水、碱水泻湖海岸淡水泻湖K淡水三角洲泻湖海滨岩溶洞穴水系Zk(a)滨海岩溶洞穴内陆湿地内陆三角洲L内陆河流三角洲河流M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时令河N季节性、间歇性、不规则性小河、小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