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一、审计的概念总概念: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应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刊登意见。 审计的分类表:分类标志基本分类(体现审计本质) 其 他 分 类按主体按目的、内容 按与被审单位关系按范围按施行时间按执行地点可选择性角度审计的有偿性 种类 1 政府审计(国家审计)2 内部审计 3 民间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审计)1 会计报表审计 2 合规性审计 3 经营审计1 内部审计 2 外部审计1 全面和局部审计 2 综合和专题审计1 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2.定期和不定期审计3.期中和期末审计1 就地审计2 报送审计1 强制审计(无选择) 2任意审计(可选择)1 有偿审计2 免费审计二、审计的目的:审计目的确实定重要受审计对象的制约,同步也与审计的本质属性与职能及委托人的详细规定亲密有关。(一)一般目的: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刊登审计意见。一般包括合法性、公允性两个方面,简称“两性”。“合法性”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这既符合我国国情,同步也符合国际通例。“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的前提下,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应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理解此概念时,要把握两点:(1)“所有重大方面”不是所有方面,也不是单纯的重大方面,也不是其他方面; (2)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者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从而做出有关的判断或决策。(3)公允就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核算了,这就是公允反应。(二)特殊目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如收付实现制)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刊登审计意见。一般包括:(1)对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2)对会计报表的构成部分,包括对会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进行审计; (3)对法规、协议所波及的财务会计规定的遵照状况进行审计; (4)对简要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等。 ☆一般目的与特殊目的的关系。特殊目的的审计意见和一般目的的审计意见同样,也包括合法性、公允性几种方面,只是审计意见所表述的对象有所差异。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