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福利经济学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有关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长还是减少了福利。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可以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效用品有三个特点:主观性、伦理中性、相对性。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分析法)。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组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重要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重要强调公平。2、经济福利: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 一般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1、旧福利经济学(理解)代表人物庇古,19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可以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有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可以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 ① 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② 国民收入分派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种人的效用和另一种人的效用是不可以进行比较的。 3、合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当转移某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2、新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以避免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较关系问题。其重要要点如下: 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种人的效用和另一种人的效用是不可以进行比较的。 3、合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当转移某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第二章 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第一节 帕累托原理1、帕累托改善(社会改善的原则) 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长的同步,并不减少其他社会组员的福利。帕累托改善的三种状况:(理解) (1)全体社会组员福利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