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安全与人体部位接近速度相关防护设施的定位GB/T 19876-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8-03 发布 2024-04-01 实施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纳国际标准 ISO 13855:2024《机械安全与人体部位接近速度相关防护设施的定位》(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 ISO 13855:2024 重新起草,其结构和内容与 ISO 13855:2024 一致,但根据我国标准的编写规则对国际标准做了编辑性修改。本标准与 ISO 13855:2024 的主要差异如下:——取消了国际标准前言;-—对国际标准的引言进行了部分修改;—-对第 2 章中引用的相关国际标准,已转化成我国国家标准的均直接引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取消了附录 C,附录 C 列出了一些国际标准与欧洲标准的对应关系,对于理解本标准的作用不大,故予以取消。 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 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20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科学讨论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建民、宁燕、聂北刚、李勤。引 言 一定类型的防护设施减小风险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被正确配置在有关危险区设施的相关部件有关。在确定这类配置时,通常还要考虑到下列因素:—-识别危险和评价风险的需要;—-使用者的实际经验,包括事故统计和现行的国家标准;——技术现状和今后可能的进展;-—所使用的设施类型;——所用防护设施的响应时间;——防护设施动作后使机器达到安全状态,例如停机状态所需的时间;——人体各部位的生物力学和人体测量数据-—人体部位从危险区附近传感装置或致动装置移开时所取的路径;——在装置和危险区间有人的可能性;—-未发觉接近危险区的可能性。 假如上述各方面进一步扩展,在本标准中所反映的技术现状亦应予以改进。 本标准给出的指导所依据的前提,要通过恰当引用 C 类标准和通过完成风险评价选用恰当的装置。 在实施时,计算得出的距离应为人员接近危险区面临的风险提供足够的保护,这类风险会由任何一种机械危险产生,如挤压、剪切、切割或割断、缠绕、吸入或陷入、摩擦或磨损刺穿或扎穿以及撞击等。 本标准未覆盖针对由固态或液态材料喷射引起的机械危险和由诸如毒物的泄漏泄放、电、辐射等引起的非机械性危险所形成风险的防护。 假如本标准用于非工业目的,设计者应该考虑到这些数据是基于工业实践经验的。 本标准是基于成人的速度和较低的探测指数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