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密度》一、考题回忆二、考题解析初中物理《密度》 重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杯水、一杯酒精、铜块、铝块。提出问题:1.怎样辨别一杯水、一杯酒精?2.怎样区铜块、铝块?通过颜色、气味、软硬度等辨别。教师:怎样辨别表面颜色相似的铁块和铝块?(学生疑惑)教师总结: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一样步,可以根据物质的另一种特性来辨别它们,我们这一节课就要探究这种特性——密度。环节二:建立概念1.提出问题、猜想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怎样验证呢?2.设计试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1)试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需要哪些测量工具(3)试验方案要注意什么?(4)记录哪些试验数据?3.进行试验、搜集数据为了减少难度,提供的圆柱体的体积已知。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试验、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搜集记录数据,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搜集数据。4.观测数据,分析论证圆柱体体积不一样,质量也不一样让学生描点作图找规律。图像为一种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一定,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5.评估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试验中出现的问题:(1)试验设计与否有不合理之处?(不具有普遍性,应当再测一种其他物质,看与否同样符合规律)(2)描点作图为何有的点不在直线上?让学生用铁块再次进行上述试验。(可简略一句带过)(过渡):物质不一样,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一样。这就阐明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引进了密度这个物理量。物理意义:不一样物质,密度一般不一样,同种物质,物态不一样,其密度也不一样。环节三:巩固提高1.一桶水与一滴水的比较,谁的质量大?密度呢?阐明了什么?环节四:小结作业提问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并且让回去搜集和思考密度在生活、生产中又哪些应用。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在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这个试验中,你采用学生自主进行试验,你认为学生在试验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参照答案】由于是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探究试验,我认为学生也许存在如下问题:1.试验设计不够全面,会出现不合理之处;并且各个小组试验方案差异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辅助。2.这个试验学生容易忽视结论的普遍性,只用一种物质做试验就得出结论。这里还需要老师强调;3. 学生描点画图难免出现误差点,有的学生会连成折线。因此这里需要跟学生明确误差的问题,作图体现的应当是一种概率。2.密度的概念是通过什么措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