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 . 候方域:《桃花扇》()A:蒲松龄:《聊斋志异》B:石头记:《红楼梦》C:崔莺莺:《西厢记》D:秦始皇:《后汉书》答案:C。题目详解:候方域是《桃花扇》中的人物,而崔莺莺是《西厢计》中的人物。蒲松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石头记是《红楼梦》的别名,《后汉书》中没有秦始皇。2 . 在争论中,正义和真理也不一定永远能得到________的裁判,黑了良心的人要招揽某些同样黑了良心的恶棍来做您的背面证人。A:公平B:平等C:正义D:正直答案:A。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重要考察区别词语的习惯搭配。公平:形容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首先。平等:在程度、价值、质量、性质、能力或状况上与他人或他物相似的或相等的。正义:公正的、合法的道理。正直:公正刚直。“公平”形容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首先。与“裁判”搭配。3 . ① 同步,中国诗歌的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②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一直没有提成派别。它们各擅其能,互相补充,共同增进中国诗歌的繁华发展③中国诗歌之因此能历久不衰,一种重要的原因是,它自身有一种调整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停变化的过程之中④就一种诗人来说,当然有人擅长自由体,有人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有的⑤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伴随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停形成新的节奏⑥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专长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对的的是()。A:⑤③①④②⑥B:③⑤①⑥④②C:③①⑤④⑥②D:③⑤①②④⑥答案:语句排序题。③句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应当排在首句;⑤句描述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详细变化过程,应紧随③后;由①句的关联词“同步”,可以判断①应当紧跟⑤;⑥中提到“格律体确立”,与①句尾衔接,应紧跟①句,且关联词“但”表达转折;②句的后一句是对内容的总结,与开头呼应,故排在最终。对的次序为③⑤①⑥④②,本题对的答案为 B。4 . 95,88,71,61,50,( )A:40; B:39;C:38;D:37答案:95 - 9 - 5 = 81; 88 - 8 - 8 = 72; 71 - 7 - 1 = 63;61 - 6 - 1 = 54; 50 - 5 - 0 = 45; 40 - 4 - 0 = 36 ; 因此选 5 . 争议最大的问题是:植物怎样做出这样的反应呢?人类和其他高级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整合来自其所处环境的信号,并做出反应。但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因此肯定是通过其他途径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