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新闻真题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10 分) 1.社会责任论 2.媒介公信力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20 分) 1.简述新闻与宣传的联络与区别。 2.简述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传播者的制约作用。 三、论述题(20 分) 联络实际,谈谈你对西方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实践的认识与评价。新闻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10 分) 1、约翰•威克斯 2、反“客里空”运动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20 分) 1、简述普利策对美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奉献。 2.简述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传媒经营的重要观点。 三、论述题(20 分) 论述刘少奇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新闻业务 一、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20 分) 1、简述平面媒体编辑在版面中使用新闻照片时应注意的专业要则。 2、简述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二、论述题(15 分) 谈谈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试结合实例) 三、应用题(15 分) 分析下列时评观点并提出你的见解。篇幅不超过 800 字。 标题:时评需要更多样 作者:北京大学专家 张颐武 近来,“时评”这一现象引起了争议。有论者尖刻地批评这是一种“脑残”文体。当然也有不少人肯定这一文体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讨论凸显了这一文体对于社会的独特意义,显示了其影响力已经不可忽视。时评目前已经成为报刊等老式媒体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部分。不管是老式的主流报刊,还是近些年流行的都市报刊,目前都高度重视言论的社会影响,几乎均有专门的时评版面,也有某些时评人开始受到社会的承认和公众的欢迎。这阐明无论是报刊自身的选择,还是读者的需求,时评的流行都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时评是对于社会现象的迅速反应,也往往是从一种详细的事实例出发对于社会趋势的分析。不少时评可以切中时弊,体现公众的意见反应民意的走向和民生的现实规定,对于社会有相称积极和正面的影响。同步,时评也是老式纸质媒体和互联网“打通”的成果。某些互联网上的“网评”,由于其特色而成为了报刊争相转载的 对 象 。 而 报 纸 上 的 “ 时评”,假如有影响力,也会在网络中形成转载和跟帖的风潮。而某些网络评论的写作者也由于其文字清新或辛辣而被老式纸媒所借重,成为专栏作者。这样在网上网下形成了互相支撑的互为掎角之势,极大地拓展了言论的空间,对于社会充足理解公众的意见有极为正面的价值。 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导致了价值观和生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