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补修课《中国现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阐明:课程阐明本课程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欧美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教学次序,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3 讲,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4 讲,外国文学部分 4 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内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简介,又有文学史常识的简介。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为了更好地协助同学掌握基本的知识要点,做好复习,现把有关复习规定作某些提醒。本课程的主教材是《中国现现代文学基础》、《外国文学基础》(程陵主编,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二、考试阐明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考核范围:本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二、考试阐明1、 考试方式:闭卷2、考核范围:期末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规定和教学内容为根据。3、考试的题型大体包括填空、简答、分析等。三、学习内容:第一部分:中国现代文学第 1 讲 “五四时期的文学(1917-1927)”1、 理解前五四文学的基本状况。2、 掌握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基本内容,文学革命成熟的标志。3、 理解文学革命中的斗争状况。4、 理解《新青年》作家群的基本状况5、 掌握鲁迅的前期杂文和散文的特点6、 理解周作人、林语堂与小品文特点;冰心、朱自清与“五四美文”的特点;胡适、郭沫若与初期白话诗的特点;《雪朝》、繁星体、湖畔诗社与冯至诗的特点;7、 掌握徐志摩、闻一多与新月诗派诗的特点8、 掌握《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9、 理解人生派小说与乡土小说的基本状况;郁达夫与艺术派小说的特点;文明戏、问题剧与爱美剧、田汉、郭沫若、欧阳予倩与丁西林创作的基本状况;第 2 讲 “左翼时期的文学(1928-1937)”1、理解“革命文学”的基本状况;理解“左联”与左翼文艺运动的基本状况;东北作家群与“两个口号”;李金发与象征诗派的特点;戴望舒与现代诗派的特点;蒋光慈、殷夫与臧克家的创作特点;施蛰存与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2、掌握沈从文与京派小说的创作特点;巴金、老舍的创作特点;3、理解李劼人小说的特点;4、理解田汉、夏衍与左翼戏剧的创作特点;5、掌握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6、理解李健吾的话剧创作;鲁迅的后期杂文状况;小品文的繁华状况;京派与开明派散文的状况;游记与汇报文学状况。第 3 讲 “战争时期的文学(1937-1949)”理解“文协”与抗战文艺运动的状况;《发言》与延安文艺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