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的质量控制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就是根据对路面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环境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进行科学且合理的确定水泥混凝土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外加剂和掺和料各组分的配合比.通过计算和试配调整,确保满足有关技术法律规范的要求。确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有经验公式法和正交试验法,前者适用于一般路面工程或规模较小的工程,后者适用于重大工程或大规模工程,这样可以用较少的试验次数优选出满足要求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本节介绍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及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与配合比确定及调整。一、各类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适用于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及小型机具四种施工方式。普通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弯拉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等技术要求.1)弯拉强度(1)各交通等级面板的 28d 计弯拉强度标准值,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法律规范》(JTG D40-2024)的规定。(2)应按下式计算配制 28d 弯拉强度的均值。式中:——配制 28d 弯拉强度的均值(MPa);—-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s-—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t 一保证率系数,应按表 4-16 确定;Cv——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统计数据在表 4—17 的规定范围内取值;在无统计数据时,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设计取值;假如施工配制弯拉强度超出设计给定的弯拉强度变异系数上限,则必须改进机械装备和提高施工控制水平.2)工作性(1)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最佳工作性及允许范围,应符合表 4-18 的规定。(2)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摊铺的路面混凝土坍落度及最大单位用水量,应满足表 4—19 的规定。3)耐久性(1)根据当地路面无抗冻性、有抗冻性或有抗盐冻性要求及混凝土最大公称粒径,路面混凝土含气量宜符合表 4—20 的规定。 (2)备交通等级路面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最大单位水泥用量不宜大于 400kg/m3;掺粉煤灰时,最大单位胶材总量不宜大于420kg/m3.(3)严寒地区斓混凝土抗冻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F250,寒冷地区不宜小于 F200.(4)在海风、酸雨、除冰盐或硫酸盐等腐蚀环境影响范围内的混凝土路面和桥面,在使用硅酸盐水泥时,应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或硅灰掺和料,不宜单独使用硅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