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学第一章导论人类最早形成的三大老式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学,印度医学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影响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的渗透古代医疗经验(针灸、汤液等治疗)的积累中医学的科学范围:•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围。•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多学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理论体系主导思想:整体观念哲学基础和思维措施:阴阳、五行学说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诊治特点:辨证论治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 《黄帝内经》,战国,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2 《伤寒杂病论》东汉,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3. 《神农本草经》东汉,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中医学的重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1. 人是一种有机的整体2. 人与自然环境亲密有关3. 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体的整体性可分为三个层次: ⑴ 生理的整体性: 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⑵ 病理的整体性: 病脏及他脏 病脏及系统 ⑶ 诊治的整体性: 司外揣内 上病下取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形—神—自然—社会(二)恒动观念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运动。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在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如气血的循环);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病理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如外感风寒束表的感冒,失治误治,入里化热)(三)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症状和体征,是详细的疾病体现。 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是疾病发展过程中 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应了疾病的本质。证包括: ① 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等) ② 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④邪正关系(如虚 、实等)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络1.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 2.有内在联络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应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3.一种疾病由不一样的证候构成,而同一证候又可见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