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0109 兽医微生物学(Veterinary Microbiology)二、开课对象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三、课程的性质必修、专业基础课。四、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家畜家禽病原微生物的系统知识。使学生掌握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措施技术,为学习本专业各专业课和有关专业基础课打下必要的基础。此外,本课程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应在教学中合适注意其生物学性质,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五、基本规定1、规定学生对的理解和领会兽医微生物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系统掌握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试验操作技能; 3、掌握病原微生物学对动物疾病发生、流行及免疫防止的影响;4、能提出处理生产实际问题的设想、方案、措施和措施。六、与其他课程的联络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本课程为兽医免疫学、家畜病理学、家畜传染病学、动物检疫、家畜寄生虫病学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七、教学内容及课时分派学分:3课时:48,其中理论课时 24、试验课时 24。(一)细菌的形态及构造(理论课时 2、试验课时 4)1、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2、细菌的基本构造;3、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4、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措施。(二)细菌的生理学(理论课时 2、试验课时 4)1、细菌的物质互换、营养需要与营养类型;2、细菌的呼吸、微生物的代谢,细菌的营养需要、呼吸类型、生长繁殖的条件;3、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在生产实践和微生物鉴定中的意义。(三)其他微生物(理论课时 2)1、真菌的构造特征;2、培养特性和重要的真菌病;3、理解放线菌属生物学特性;4、理解螺旋体、支原体与其他微生物的区别特点;5、理解螺旋体、支原体与人畜疾病的关系及微生物学诊断。(四)外界原因对微生物的影响(理论课时 2、试验课时 4)1、外界原因对微生物的作用;2、多种消毒、灭菌、防腐、抗菌、抑菌的措施及其机理;3、理解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和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多种关系。(五)病原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理论课时 2、试验课时 4)1、病原菌的致病作用及其与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关系;2、外毒素和内毒素的区别;3、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侵袭力、毒力;4、病原菌的致病机理;5、病原微生物毒力的增强与减弱。(六)革兰氏阳性球菌(理论课时 2、试验课时 2)1、葡萄球菌和链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