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班额下数学学困生归因转化策略讨论万州区沙河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学困生现象是教育教学不可回避的现实存在,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和一线老师都在不遗余力的开展对学困生转化的讨论,也取得了非常丰富的讨论成果。查阅已有的讨论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学困生成因的分析、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讨论等方面。我们在借鉴和运用已有讨论成果来解决学困生转化上也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大班额下的学困生转化成效不高.究其原因,我们以为,已有讨论对学困生成因的分析追求共性较多,缺少个性分析。基于此,我们提高这一老生常谈的课题,从归因的角度讨论转化策略。选题的缘由及意义在于: 1.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2024 版)中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等数学学科教学理念,强调了义务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普及性与基础性,数学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提供人人均等学习的机会。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教学在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方面有所革新与进步,大家都在彻底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真正做到面对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上做了许多的探究和讨论,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一直是个顽症,困扰着每一个数学老师。为了深化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对学困生的讨论,强化学困生的转化是亟待解决的。2。提高大班额下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源急剧增加,造成我校全是大班额的现状:班额 46-55 人的 14 个,56—65 人的 14个,66 人以上的 15 个。万州区的大班额远不止我们学校,万州区的区情决定了大班额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尤其在城区,大班额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存在.大班额下的学困生现象更为突出,情况也更为复杂,成因多种多样,严重的影响大班额下的教学质量。虽然我校老师在竭尽全力开展培优转差工作,特别是在学困生的转化上花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学生缺乏学习数学兴趣,数学成绩低劣。对于大班额,面对这样一个相对较大的学困生群体,我们提出了小学大班额下学困生归因转化策略的讨论,既是改变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有深远的进展意义。二、课题概念界定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 46-55 人为“大班额”,56—65 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