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飞机精益生产成为飞机行业新模式2024-11-04 13:27 作者:编者 来源:波音飞机 浏览: 1567 次 我要评论 (条) 字号:大 中 小摘要:基于精益思想的飞机移动式装配线已成为飞机生产新模式,世界各大航空制造企业竞相采纳。飞机移动式装配线既是长期精益实践的成果,又对整个航空制造供应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适时地启动飞机移动装配技术讨论,在航空制造中深化推行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波音飞机精益生产开展基于精益思想的飞机移动式装配线已成为飞机生产新模式,世界各大航空制造企业竞相采纳。飞机移动式装配线既是长期精益实践的成果,又对整个航空制造供应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适时地启动飞机移动装配技术讨论,在航空制造中深化推行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文化是中国飞机制造向世界水平迈进的必由之路.飞机移动生产线的需求 二战期间的 1940 年,美国政府下令福特汽车公司制造 1200 架 B24 轰炸机.福特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以后,由当初 T 型车生产线的建造者出任 B24 装配线的设计师。他完全照搬了汽车生产的模式,建成了 1 英里长的 L 型装配线,共设 28 个站位,每小时出产 1 架飞机。至二战结束,共装配 8600 架 B24,成为美国历史上产量最多的飞机。大量生产飞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时战争消耗引发的大量需求。另外,当时的飞机相对简单,加上战争条件下,较少有客户化和构型变化要求,使 B24 飞机制造具备了大批量生产的条件. 但是,现代的飞机生产环境发生了变化。因为飞机技术复杂化,总装涉及的专业多、工种多、人员多、物料多、工具工装型架多、技术文件多,总装过程组织困难。加上社会和经济形势不稳定,无论是民机还是军机,都具有需求多变、构型多、相同构型产量少的特点加大了飞机生产装备投入的风险。因此传统上飞机总装一般采纳机库式(或停车场式) 装配。 机库式装配由多组工人并行作业,各架飞机的实际装配作业很难一致,难以保证质量,弊病很多.因此飞机制造业产生了强烈的改进装配方式的需求。最先出现的是由机库式向站点式过渡:设置多站位,在每个站位上装入一部分,由通用设备移动飞机到下一个站点,直至完成。飞机在站位式装配中是一站一站地移动的,工人也有了比较合理的分组和分工,但是装配工作地的混乱局面并没能有本质的改观,受供应链的影响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扭转。 移动装配线是第一次管理革命的产物,福特汽车的移动装配线成为工业化的标志之一。移动装配线的基本要素是: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