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丰富的比方与讽刺手法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形象,并用了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了生动的比方和讽刺,书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围城中多处比方与讽刺的例子,与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来探究《围城》所描绘的年代知识分子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关键词:《围城》 知识分子 比方 讽刺一、所用的比方本身特点:不落窠臼,形象巧妙《围城》作为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自重版以来,一直备受读者的喜爱。惯用比方,是作品的一大特色。有人统计,在《围城》这部 23 万余字的小说中,所用的比方竟达 700 多处。这在中国的长篇小说中是绝 无仅有的。文中的比方旁征博引、机智俏皮、随手拈来。他的小说中如夜空繁星般的比方中,一个最大的特色便是不落前人窠臼,形象而又巧妙,就是说本体与喻体的联系是新奇的。“(方鸿渐)想这是撒一个玻璃质的谎,又脆薄,又明亮,汽车夫定在暗笑。”“(王美玉)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像侠客的胸襟.”把撒谎比作玻璃,把牙根肉比作侠客、块垒不平的胸襟,让人觉得新奇别致.当赵辛楣初遇方鸿渐时:“赵辛楣和鸿渐拉拉手,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幼稚园的读本。"这个比方中,本体和喻体不能分开,因此才产生了让人吃惊不已的修辞效果,从而把赵辛楣既轻视又嫉妒的复杂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又如,“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政府并没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一位有名士风度的老先生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与青年孀妇的“守节”等同起来,这种比方突兀、怪异、有很大的“落差感”,使人啼笑而非,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再如:(陆子潇)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高松年)把表情整理了一下,脸上堆的尊严厚得可以刀刮.上面的每一个比方都显得非常生动形象,新颖而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带着点顽皮气质的比方中,文学大师的那一种朴素而深刻的文学气质也暗暗显露了出来. 二、比方手法与形式的多种多样《围城》中的比方手法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曲喻、博喻等。各种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活灵活现。比如:“他们俩虽然十分亲热,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