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如何进行名著阅读教学 名著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珍宝.它孕育着智慧,积蓄着思想内涵,展现着艺术魅力.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为名著阅读.名著阅读既可以增长见识,又可以发散思维还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它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初中生提出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材具体明确地指出课外文学名著的必读书目,要求广阔中学生阅读。这无疑里提高综合素养的必要措施。初中“名著导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们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力度还不够,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读而不思,读而不写,没有真正培育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中“名著导读"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老师要引导学生以平和宁静的心态去读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拓宽文化视野,增加知识底蕴,丰富阅历,提升理解鉴赏能力,进展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为了能够替学生节约时间,以自己的咀嚼代替学生的阅读,把名著制成“压缩饼干”喂给学生,而不少学生也受“快餐文化"的影响,只看缩写本,只看“名著简介",甚至只看老师整理出来的讲义。从而使经典名著失去了原有的文学熏陶意义。面对如此种种,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努力,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坚持经典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为改变当前名著阅读的现状效微薄之力.以下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关于名著导读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探究。一、激发名著阅读兴趣“名著导读”,“导”的主角应该是老师,而“读”的实施者应重在学生。教育学家夸美细斯说“兴趣是制造一个欢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于漪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学生一旦对名著阅读发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提高求知欲。1。结合课内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是抓好课外阅读的重要一环。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拓展,或介绍作家及其作品的代表作,或某个方面知识或问题的悬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自己去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插入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贤臣形象和刘备礼贤下士的明君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