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题 目: 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的危机与重塑 一、立论依据 1.研究背景随着近年来很多企业危机事件的发生,社会信任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的信任,往往包含三种性质,一个是时间差,即有言在先,兑现承诺在后,许诺与兑现诺言之间需要有个时间差,因而存在信任的问题,另一个是不确定性,既诺言的兑现与行为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风险,是可能发生对诺言的兑现也可能不发生的,第三个性质是当事者没有客观的根据可以绝对相信诺言会被兑现1。从信任的三种特性来看,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承诺与兑现之间的时间差、风险度和信任根据的看法不一样,因而信任也是一种主观愿望,是人的一种态度,是一个人或主体愿意相信周围的环境并且相信外部的世界、环境发展、与他人合作的行为会朝着他希望的方向演进。信任是个人与社会连接的1 郑也夫.当代中国热点问题[R].北京:北京大学.2002一种基本纽带,它直接体现一个人与外部环境、他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只要有社会的地方便存在信任问题,没有信任,人的人格和社会的秩序将会不完整。当今中国的社会信任从信任的三个特性来看,正在全面倒退,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于承诺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一是人们对于不能当即兑现的承诺总是怀疑和不能接受的;二是人们对于许诺是否能够发生越来越怀疑甚至不再相信;三是人们认为承诺的兑现是高风险的。这些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可以明显感觉到,尤其是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商业经济环境的不完善滋生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不信任,社会矛盾问题突出造成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早成的贫富差距造成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不信任,甚至“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价值观下越来越多的个人欺诈案件的发生导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不信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不信任可以用连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加以论证。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三鹿尽管退出了奶业市场,但是蒙牛和伊利依然屹立不倒,蒙牛和伊利在中国奶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较高,拥有大量的顾客,在爆出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蒙牛和伊利的信任度大打折扣,而后蒙牛又被爆出致癌物质超标和因为质量问题在香港停售(后来证实传言非真),其企业股票大跌,这些都是消费者对食品企业不信任的表现,双汇瘦肉精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今年来多如牛毛,地沟油更是让消费者处处感受食品安全的威胁,对于食品企业的“健康”、“无污染”承诺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不信任问题近年来表现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