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以上海 S 学院为例论 文 摘 要当历史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全球化浪潮继续影响和重塑着世界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走向,中国高等教育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国际化进程。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对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而言,意义重大。中外合作办学是世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中国正在日益开拓创新,进而形成一个巨大的潜在的跨国高等教育市场。毫无疑问,随着全球迈入“信息时代”,全球化逻辑正逐步形成以多元、平等、对话、交往为特征,打破了传统模式。“尊重个性”、“开放包容”的哲学理念正在深刻而迅速地影响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上海 S 学院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旨在充分利用英方大学的集约优势,立足上海并借鉴英国大学在教育方法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有益经验,探索并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实现上海市政府科教兴市战略,培养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起源于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独立自主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塑造大有裨益。但是从目前看来,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更多的是一种权宜之计,在一定程度上有吸引生源、提升业绩、生成研究成果等逐名求利之嫌。如不经过谨慎的制度建设过程,则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之举。 本文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力图通过对上海 S 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过程进行研究,采用新制度主义理论作为本文的研究角度,综合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成效及产生的问题,进而解析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现实困境,找出阻碍其健康发展的原因,思考如何保证中外合作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良性运转,并论证中外合作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意义及其价值。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建设;新制度主义1ABSTRACTWhen history enters the second decades of the new century, the wave of globalisation keeps affecting and remodelling the trend of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over the world. Chinese tertiary education has been experienced the international process never 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