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说课稿 渭源一中 王海勤一、一丝不苟说教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 2 第二单元第 8 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一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二对于人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三教学时应该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的放矢析学情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阅读能力,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老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能够通过反复诵读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主旨。 三、条分缕析明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 2、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用典、比方这些表达感情的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培育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依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将教学难点确定为掌握用典、比方艺术手法的运用.四、发挥能动导学法《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境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老师主导,学生积极参加,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具体方法如下: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五、循序渐进展过程紧扣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本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背诵初中所学的诗歌导入新课。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全诗。2、解题:《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长歌热烈奔放,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