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邓小平小康视野下的公平思想摘要:将邓小平的公平思想里于“ 小康”理论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与评析, 对于解决当今社会公平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的小康理论与其公平思想交错融合, 小康理论的基本要义与经济公平相互促进, 政治公平贯穿于小康理论的政治诉求之中, 小康理论的终极目标即是实现社会公平。 关键词: 邓小平 小康社会 公平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 “ 公平”一词鲜有被直接提及。然而, 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最基本的价值诉求, 对邓小平这样一位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的政治领袖和拥有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 他的思想中不可能不渗透着“ 公平”的思想痕迹。同时, 必须看到, 人们对公平的追求离不开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和历史条件, 公平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统一。邓小平深谙此理, 他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设计“ 小康”道路的同时, 也逐步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公平思想体系。因此, 研究邓小平的公平思想, 应该置于其“ 小康”的视野之下。 1、邓小平小康与公平思想的内涵 小康一词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最早见于史册是在《诗经· 大雅· 民劳》篇中, “ 民亦劳止, 吃可小康” , 意思是人民劳累困苦, 希望过安逸的生活。到近代, 康有为的“ 小康一大同”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改革开放前, 在中国劳动大众的眼里, 小康仅仅是“ 十亩耕地一头牛, 老婆娃子热炕头”这样一种温饱的经济生活状态。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 结合现实国情, 创造性地将“ 小康”这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具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概念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邓小平理解的“ 小康” 已经超越了过去中国民众心中的经济常态意义, 而成为一个涵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公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 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广义角度讲,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情合理公正平等地待人处事的品质和原则。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公平是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在经济上说, 公平是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对市场经济中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评价, 反映了在社会再生产环节之外再分配的过程中, 消除贫富差距, 实现人的分配公平在政治上说,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