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修订的总体情况与贯彻落实要求新修订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已于2024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了。如何贯彻执行好新制度,进一步落实好新制度,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修订背景—为什么改?1998 年颁布施行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行业的第一部会计制度.施行以来,对法律规范中小学校会计核算、服务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进展,以及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原制度已经难以满足现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全面修订。(一)适应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自 2000 年开始,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相继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诸多具体要求。与之相适应,财政部以文件通知的方式对原制度多次进行了调整,打了很多“补丁"。为适应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法律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 2024 年起,财政部先后修订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这些规定和制度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及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结余和结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从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层面上看,上述财务规则、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是上位规定;而相应的会计制度,是反映和落实上位规定要求的具体手段,是实务操作规定.上位规定发生了变化,下位管理手段、实务操作规定也需要相应进行修订。(二)满足中小学教育改革进展的需要。多年来,国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进展,并将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要求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同时,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大举措,包括统一征收教育费附加,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等,保障了中小学教育改革进展需要.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也提出了明确规定.在经费投入上,要求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制定并逐步提高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在经费使用上,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