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企业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员工收入水平也不低,企业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企业文化基本形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度有所提高,但随后又开始下降。为什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得到持续提升呢? 这个问题要从员工的内在需求思考,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员工除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以外,还存在对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工作本身、环境氛围、组织认可、进展空间等由此引发员工内心是否产生公平感、成就感。今日的员工在衡量自己的贡献和付出是否得到肯定和相应的回报,是否能参加或被授权完成工作,是否有机会锻炼和提升技能,是否有进展的空间等等。假如员工不能从现在的管理模式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那么积极性就会不升反降。因此,要持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1 职业生涯设计是前提 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就是由组织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现状、实现企业战略所需人力资源的素养要求和技能结构,与员工的个性特征和所学专业结合,发现员工的才能和能力,为员工选择合适的岗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的目标,使员工和组织达到“双赢"。 首先,打通员工晋升通道.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使员工从一开始就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被招录员工在进入企业时可以看到每个岗位类别都有通过绩效考核进行升级升档的空间,并能实现“岗变薪变",使员工十分明确薪酬的提升空间和职业进展通道。在提拔中层干部时引入竞争机制,采纳公开选拔、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方式,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游戏规则,使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实现员工工作有舞台、进展有空间。 其次,科学设置岗位类别.根据企业特点将岗位划分为管理、技术、业务、操作等不同类别,由低到高地设计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系数的薪级薪档,明确岗位的名称和数量,岗位等级与任职要求,做到按需设岗、竞争择优,分类管理、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酬劳.同时,建立岗位信息数据库,为岗位空缺和变动拟订增补计划。 第三,建立持续培训机制。学习培训的机会在员工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员工制造培训机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因此,要让员工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有机会学习、思考和沟通,不断提升业务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工作热情和自主性,更好地适应岗位和工作需要。 2 管理者能力水平是关键 管理者要善于知人用人,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善于营造良好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