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报告我县共有59个党委,47个党组,73个党总支,1556个党支部,截至20*年底止,共有党员42572名。近三年来,我县始终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格遵守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全县共发展党员2800名,其中2003年发展970名,20*年发展1029名,20*年发展801名,建设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一、制订发展规划,调优队伍结构。近年来,我县以调优党员队伍结构为重点,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工作规划。一是明确发展党员的指导性计划。全县每年发展新党员确定为900名左右,同时根据各基层党组织实际情况,分别下达了党员发展指导性计划。二是明确发展党员的结构比例。在宏观上注重把握了五个比例:即新发展党员与每年退休党员比例基本平衡,队伍逐渐壮大;与入党积极分子保持基本固定比例,不盲目培训;生产一线的比例适当增加,力求向一线倾斜;35岁以下的比例逐年增加;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比例逐年增加。通过努力,近三年新发展的党员中,青年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生产一线党员都实现了规划的目标,保持了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1:2:3的塔式结构。三年来发展的2800名党员中,农民党员1101名,占总数的39%;妇女党员616名,占总数的15%;35岁以下的党员2*1名,占总数的72%;新发展党员中高中以上学历的2125名,占总数的76%。三是明确发展党员的工作责任。县委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目标,列入对各基层党组织年度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坚持并完善责任制,明确各基层党组织及党务工作者的责任。对长期不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平时不注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力度,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二、加强组织引导,充实后备力量。为了进一步凝聚人心,吸引更多的党外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县委采取了多种措施第1页共4页进行组织引导。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让群众更加认识党。注重从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出发,开展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进村组入农户和“双学双思”(学党史、学党章,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二是充分发挥党员作用,让群众更加信任党。近三年来,在全县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1000余个,有效地增强了党员的模范意识,使党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同时,做到大事党员先知,难事党员先议,实事党员先行,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提高群众入党议事的积极性。此外,每年“七一”、年度民主评议都表彰一批优秀党员,总结他们的先进事迹,组织巡回演讲,宣传了本县心系基层的倪本利、科技兴农的何际军、献身教育的胡社生等一批优秀党员干部,使群众感受到党员就是不一样。三是优化服务,让群众更加向往党。近年来,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党内互助行动”,成立党员服务中心,开展党员与群众“结亲帮扶”,面向党员和群众开展服务,同时,每年从县管党费中列支20—30万元(占党费总额的30%)支持贫困村兴办公益事业,帮助贫困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创造有利条件,使党的恩惠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大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通过以上措施,近年来,我县每年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优秀青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各级党组织每年收到入党申请书总数均在1500份以上。三、注重教育培养,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入党积极分子这支队伍的素质,是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手段。工作中,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地思想政治教育,安排他们参加党支部的政治学习,党支部委员对各自所联系对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帮助和指导,进行跟踪培养,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支部活动,使入党积极分子能够逐步成熟。更重要的,我们主要是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入党积极分子,力求培养效果。一是通过挂职锻炼培养。2003年以来,全县每年从农村、企业挑选80余名年轻、素质较高、有培养潜力的同志,到农村和企业进行交叉挂职培养,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任不同的职务,进行实践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