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产知多少》活动总结 杏东小学 张丽萍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假如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本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爱我家乡特产—宁化府老陈醋”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沟通,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沟通、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育自我进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我们仔细制订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进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加性、选择性、讨论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参加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自主性——要求活动的计划设计、过程操作、成果总结应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讨论性——鼓舞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讨论意识;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性——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系列性——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一、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老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老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进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3、尊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