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一、工作目标............................................................................................1二、工作任务 三、工作依据 四、基本原则 五、技术路线 六、程序和方法 七、修正法计算定级指数 八、耕地质量级别划分 九、成果提交要求 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24)(以下简称《规程》)和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耕地质量定级工作的要求,制定本技术方案。一、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完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探究制定农用地基准地价,切实强化耕地质量管理。迫切需要开展耕地质量定级试点工作,结合各试点工作中的问题与经验,将布置全省开展耕地质量定级的任务。二、工作任务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24)规定的技术方法,为全省全面开展耕地质量定级工作奠定基础。三、工作依据(一)《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24〕60 号);(二)《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24〕108 号);(三)《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24〕18 号);(四)《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 2024 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24〕7 号);(六)《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24);(七)《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24);(八)《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工作稿 202412 版)四、基本原则耕地质量定级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进行耕地质量定级时,要依据《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24)确定的技术方法和步骤,进行耕地质量定级。(二)耕地质量定级单元数据应与最新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相一致。(三)耕地质量定级要具有明显的正级差收益.级差收益测算的原理,是从生产利润中剥离出由土地带来的利润值,即土地级差收益值,以此来反映土地级别的高低.(四)具体条件出发,以县(市、区)为单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详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农业普查、农业区划、航空、航天遥感等成果和资料信息,结合实地调查,采纳定量、定性分析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科学进行我省耕地质量定级工作。(五)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和先分等后定级,分等与定级相衔接,相互协调相互校核,在综合确定耕地质量等别的基础上进行耕地质量定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