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参考文献[1]童莹.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诸因素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2]朱芳红. 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弱化探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06(12):116-117+113.[3]张彩霞. 电视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3.[4]宋丽博. 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5]孔俊楠. 新世纪国产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社会化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6.[6]苏琳. “80 后”父母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7]兰英. 中小城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6.[8]彭妹. 家园共育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9]阮值华. 5-6 岁阶段亲子关系的质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10]江君君. 学前流动儿童母亲教养方式及对其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11] 杨 柯 . 隔 代 教 育 与 城 市 学 龄 前 儿 童 社 会 化 [J].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2013,30(01):47-49.[12]陈晨.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13]刘婧文. 亲子关系残缺对学前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03):93-96.导师对选题的指导意见导 师(签字): 年 月 日学生所属院系意见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探究一、本选题研究现状及研究可行性分析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习得各种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儿童社会化这一过程,使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社会文化逐渐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进而使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一个生命降临到人间,首先接触到的是家庭。在家庭里长时间的生活和成长,儿童通过家庭长辈的教育和影响渐渐掌握了生活中各类社会文化规范,慢慢了解和熟悉各项生活技能和传统道德习俗。在长期的影响和成长中,儿童的体格成长和品格塑造不断完善。家庭为儿童的生活活动提供了主要的场所,家庭影响了儿童社会化的方向,家庭为儿童人生第一次的定位提供了帮助。家庭为儿童与家人的情感交流、行为互动和心灵沟通方面提供了直接的帮助。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提供给了最早、最直接的场所,家庭教育则是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