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法律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起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别的社会群体,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大学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指职前职业道德教育,即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表现在将来的从业行为上,通过教育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履行职业义务,有较强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成功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为大学生以后从事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为他们从业后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提供理论、知识、情感前提。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其形势不容乐观。 1.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趋势。在目前高等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育,而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却没有给予极大的关注;而相对于智育处于次要地位的德育,又存在着重思想政治素养教育轻道德品质教育的现象,学校德育注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重他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政治观、社会主义信念的培育,而对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教育重视不够。而在这已被忽视的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中,又存在着重日常行为法律规范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其他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的地位由此可想而知.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对此基本没有具体、专门论述,部分高校甚至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育范畴. 2.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由于高校德育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一些大学生对加强自我职业道德教育不以为然(据调查,26%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育也不迟), 目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也令人堪忧。在大学生的择业观上,他们往往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工作、薪金丰厚,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这导致在就业市场中一些岗位趋之若鹜,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一些高校女大学生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或者根本就不找工作却忙着征婚,以解决自己的前途问题。在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