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2024年地质监测信息保密协议本合同目录一览1.定义与术语解释1.1国土局1.2地质监测信息1.3保密协议2.协议主体2.1保密方2.2接收方3.保密信息范围3.1地质监测数据3.2地质监测报告3.3其他相关资料4.保密期限4.1起始时间4.2终止时间5.保密义务5.1保密方义务5.2接收方义务6.保密信息使用限制6.1保密信息使用范围6.2保密信息使用条件7.保密信息传递7.1传递方式7.2传递限制8.保密信息存储8.1存储方式8.2存储限制9.保密信息销毁9.1销毁程序9.2销毁监督10.违约责任10.1保密方违约10.2接收方违约11.争议解决11.1协商解决11.2法律途径12.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12.1生效条件12.2变更程序12.3终止条件13.合同的监督与检查13.1监督机构13.2检查频率14.其他条款14.1合同的解释14.2合同的适用法律14.3合同的附件第一部分:合同如下:1.定义与术语解释1.1国土局: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1.2地质监测信息:指国土局在地质监测活动中所获取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地下资源、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和成果。1.3保密协议:指本合同双方就保密信息的保护、使用和披露等事项达成的一致协议。2.协议主体2.1保密方:指国土局,作为地质监测信息的提供方。2.2接收方:指与国土局签订本合同的单位或个人,作为地质监测信息的接收方。3.保密信息范围3.1地质监测数据:包括地质调查、勘探、测试、监测等活动中所获取的各种数据和资料。3.3其他相关资料:包括与地质监测活动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图纸、资料、文件等。4.保密期限4.1起始时间:本合同签订之日起。4.2终止时间:除非本合同另有约定,否则保密期限为十年,自起始时间起计算。5.保密义务5.1保密方义务:保密方应对其提供的地质监测信息承担保密义务,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5.2接收方义务:接收方应对所接收的地质监测信息承担保密义务,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不得用于合同约定以外的目的。6.保密信息使用限制6.1保密信息使用范围:接收方仅能在本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使用保密信息。6.2保密信息使用条件:接收方在使用保密信息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不得侵犯国土局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7.保密信息传递7.1传递方式:保密信息应以纸质或电子文档的形式传递,传递时应采取加密、封存等安全措施。7.2传递限制:保密信息仅能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传递,不得向无关第三方泄露。8.保密信息存储8.1存储方式:保密信息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中,确保信息安全。8.2存储限制:存储保密信息的介质不得外借、泄露给无关第三方。9.保密信息销毁9.1销毁程序:保密信息的使用结束后,接收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规定,对保密信息进行销毁。9.2销毁监督:销毁过程应由双方共同监督,确保保密信息得到彻底销毁。8.保密信息存储8.1存储方式:保密信息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中,确保信息安全。8.2存储限制:存储保密信息的介质不得外借、泄露给无关第三方。9.保密信息销毁9.1销毁程序:保密信息的使用结束后,接收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规定,对保密信息进行销毁。9.2销毁监督:销毁过程应由双方共同监督,确保保密信息得到彻底销毁。10.违约责任10.1保密方违约:如果保密方违反本合同的保密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10.2接收方违约:如果接收方违反本合同的保密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11.争议解决11.1协商解决: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因本合同引起的任何争议。11.2法律途径: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依法向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2.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12.1生效条件: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12.2变更程序:任何一方提出合同变更要求,需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12.3.1双方协商一致解除;12.3.2合同期限届满;12.3.3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的其他终止条件。13.合同的监督与检查13.1监督机构:双方应设立合同执行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13.2检查频率:双方应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保密信息的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14.其他条款14.1合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