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载体概述引言基因导入系统(genedeliverysystem)是基因治疗的核心技术,可分为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本章主要论述用于人类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系统。用于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携带外源基因并能包装成病毒颗粒;2、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和表达;3、对机体不致病。然而,大多数野生型病毒对机体都具有致病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后才能用于人体。原则上,各种类型的病毒都能被改造成病毒载体。但是由于病毒的多样性及与机体复杂的依存关系,人们至今对许多病毒的生活周期、分子生物学、与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关系等的认识还很不全面,从而限制了许多病毒发展成为具有实用性的载体。近 20 年来,只有少数几种病毒如反转录病毒(包括 HIV 病毒)、腺病毒、腺病毒伴随病毒、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痘苗病毒及 EB 病毒)、甲病毒等被成功地改造成为基因转移载体并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第一节病毒载体产生的原理病毒载体的产生建立在对病毒的生活周期和分子生物学认识的基础之上。研究病毒载体首先要对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了解,最好能获得病毒基因组全序列信息。病毒基因组可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基因产生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根据其对病毒感染性复制的影响,又可分为必需基因和非必需基因。非编码区中含有病毒进行复制和包装等功能所必需的顺式作用元件。各种野生型病毒颗粒都具有一定的包装容量,即对所包装的病毒基因组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来说,病毒包装容量不超过自身基因组大小的 105-110%。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使病毒载体的产生成为可能。最简单的做法是,将适当长度的外源 DNA 插入病毒基因组的非必需区,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比如,本实验室曾将 4.5kb 的 lacZ 基因表达盒(CMV-lacZ-polyA)插入 HSV1 病毒的 UL44(糖蛋白 C)基因的 Xbal 位点中,病毒基因组的其余部分不改变,构建成重组病毒 HSV1-lacZ100(吴小兵等,1998)。由于 UL44 基因产物对于 HSV 病毒在培养细胞中产毒性感染是非必需的,因此,该重组病毒可以在细胞中增殖传代。用这种重组病毒感染细胞,能将 lacZ基因带入细胞并高效表达。用同样的方法,将 AAV-2 病毒的 rep 和 cap 基因片段(4.3kb)插入 HSV1 病毒的 UL2(编码尿嘧啶 DNA 糖基化酶)或 UL44(编码糖蛋白 C)基因中,构建成具有提供重组 AAV 载体复制和包装所需的全部辅助功能的辅助病毒 rHSV-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