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反比例函数第一节 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具体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大量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为生活实际服务,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沟通,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点评】1.本节课作为整个一章的起始课时重心应该放在给学生明确本章的教学容上,第三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到任何一节课当中都是可以的,大而空;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在课本上只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其解析式有三种表现形式,尤其是的代数意义要着重强调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学习难点:用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中的变化问题与数量关系。【点评】教学重点应该调整为: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推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关系.2.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难点:推断给定的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 120 千米,汽车匀速从甲地驶往乙地.试写出汽车的行驶时间与行驶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问题 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 24 平方米的长方形饲养场.试写出这个长方形饲养场的一边长与另一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具体的情境问题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把学生顺利地引入到学习新知的情境中。【点评】情境引入过于生硬和老套,可以从学生已有的函数概念知识上入手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由师生共同回顾总结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的步骤:① 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变量② 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式③ 将等量关系式转化为函数关系式 这样,问题 1.2 就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问题 1,设行驶时间 t 小时,行驶速度 v 千米/小时, 那么 vt=120 , 函数表达式为 〔1〕问题 2,设一边为 x 米,另一边 y 米,那么 xy=24 , 函数表达式为 〔2〕设计意图:先由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列函数表达式的步骤,不但可以复习旧知,更使学生减少对新知的恐惧感与陌生感,使学生很轻松地独立完成,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点评】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列出关系式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有点把简单事情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