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婚姻矛盾纠纷调研报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婚姻家庭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个性化特点。近年来,**市各级妇联以建设平安家庭、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家庭、联系妇女的优势,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参与诉调对接,主动探索婚姻家庭纠纷调处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主要做法(一)强化宣传,从源头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一是利用节点宣传,我们抓住“3·8妇女维权周”、“6·26禁毒日”、“12·4宪法日”、“11·25国际反家暴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建设法治**·巾帼在行动——万家联动·送法到家”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婚姻家庭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借助媒体宣传,坐客**广播电视台法制会客厅录制《女性与法》、《妇女儿童权益直通车》法制节目12期,围绕妇女儿童维权进行宣传,通过**妇女网站、QQ和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反家庭暴力法》、平安家庭创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知识。三是依托资料宣传,投入11万元,编印《妇女维权手册》、《反家庭暴力法》手册、印制平安建设(含反家暴知识)、预防艾滋病禁毒知识彩色折页、维权宣传袋等,在重要节点、各种会议上发放,并深入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家庭和留守家园进行发放,受教育妇女近4万人。四是加大教育培训,开设了“流动法律讲堂”,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六进”活动,分别举办了“新春走基层送法进乡村知识讲座”、“建设法治**·巾帼在行动”之送法进企业、社区、学校系列知识讲座、举办婚姻家庭调解员培训班。全市各级妇联共举办普法讲座613次,受教育人数达18513人次。五是注重载体推动,我们围绕“家”字开展以提升幸福指数为目的“最美家庭”评选、“平安家庭”创建系列活动。举办了庆三八“妇女之家”文化节启动暨“最美母亲”颁奖典礼、开展巾帼最美故事巡回报告会、举办“德润**·美在家庭”最美家庭全家福展、开展“我爱我家·与梦同行”系列家庭趣味运动会、开设了“百灵鸟”家庭教育大讲堂,针对《反家庭暴力法》、《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主题进行讲解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传播家庭美德故事,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和谐。(二)固本强基,夯实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组织基础为做好妇女信访、调处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家庭和谐稳定,我们把维权站建到苏木乡镇司法所,把维权岗建到村(社区),建立了网上QQ维权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建“网上维权之家”。我们与市司法局联合在全市103个苏木镇街道依托司法所设立了妇女儿童维权站,在全市2098个村、157个社区依托“妇女之家”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岗”。与司法局联合成立**市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负责对维权站、岗的检查指导,并免费提供婚姻、家庭、心理、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化解家庭矛盾纠纷开通8部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覆盖到各旗县市区。与民政和企业联合建立10个妇女庇救站。在市法院建女法官之家,在铭真律师事务所建立维权型特色妇女之家,免费接待法律咨询,免费为贫困妇女代写诉状,调解婚姻家庭矛盾。2014年以来《未成年少女的噩梦》、《家庭暴力引发故意杀人案》两个案例被评为全区十大优秀典型案例并在内蒙古电视台播放。全市各级妇联共接待信访案件1617件,结案率为99%。(三)建立机制,推进婚姻家庭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全市各级妇联加强了与司法、民政等部门的对接,依托嘎查村社区妇女儿童维权站(岗)、妇女之家等现有维权阵地建立婚姻家庭调解室。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调解有成效。公示婚姻家庭调解员名单,调解工作职责范围与工作原则、调解工作程序,设置调解员席、当事人席、旁听席,并建立健全情况反馈、跟踪回访、卷宗归档等工作机制,合力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处工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确保调解有人员。在专兼职调解员相结合的基础上与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建立了志愿服务联系机制,招募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志愿者,不断壮大调解志愿者队伍。目前,我市成立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