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宗成峰 朱启臻摘 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治理的实现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面临着治理主体弱化、治理内容复杂化、治理手段受限的困境。在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农村社会,基于“互联网+党建”创新乡村治理机制,破解乡村治理困境,对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了基于“互联网+党建”乡村治理机制的内涵,其次基于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互联网+党建”的乡村治理机制和经验进行探讨,并进一步阐释了基于“互联网+党建”乡村治理机制的引领意义,最后提出凝聚治理力量、培育互联网思维、提升互联网应用能力和推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路径。关键词:互联网+党建;乡村治理机制;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4)05-0001-08作者简介:宗成峰(1977-),男,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讨论方向为农村基层党建、网络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4-2024)》指出,“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因此,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社会治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进展的过程”[1]。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现代要素的融入,信息化是当今时代进展的大趋势,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024 年 4 月,习近平总書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信息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4-2024)》指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