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1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1_第1页
1/3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1_第2页
2/3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1_第3页
3/3
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 教材分析和教学总体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2.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3. 知道工业上生产硫酸的根本原理,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和硫酸的应用。4. 通过对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根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5. 逐步树立珍爱自然、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教材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线索上来理解和把握本节教材〔1〕从社会性主题的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本节围绕的主题是“空气资源的利用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其侧重点在硫酸型酸雨的危害和防治,根据新课程标准,要适时地进行环境教育,宣扬科学开展观的理念,渗透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环境伦理教育。〔2〕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得角度来看,本节在学习了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和一系列金属元素〔钠、镁、铝、铁和铜〕以后,回过头来进一步讨论硫元素及其化合物,无论在元素化学的感性认识上还在理论学习的积累上都具备了一定的根底,可以说这个时候来讨论难度较大的硫元素和后面的氮元素正是恰到好处,这是苏教版化学教材的匠心独运之处,要好好的体会,充分的利用该版本设计的系统优势。本节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遵循着二氧化硫---硫酸---硫的其他化合物这样的线索,吸收了人教版的优点,同时又有点不同,增加了“硫元素的相互转化〞这样一个概括性的专题,为比较全面的进行硫元素的学科知识的教学选择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可供老师自由发挥。在教学中应该把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教学作为重点,着力突破。在学生已经比较好的掌握了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性质的根底上,再进一步的讨论硫元素的相互转化,就有了知识的根底,因此整篇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了这样的逻辑顺序,信任会产生学习心理上的积累效应,教学中要仔细体会苏教版的这种苦心经营的效果。课时设计: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1)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2)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复原性以及和品红的反响〕(3) 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这种影响。(4) 科学开展观以及可持续开展观的理念的教育。程序设计:1.引言。2.展示酸雨引起的环境问题,宣扬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科学开展观的理念。3.问题:以化学的视角探寻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4.探究性学习:主题一:二氧化硫的检验方法(1) 燃烧蘸有硫磺的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