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庄子》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分析

《庄子》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分析_第1页
1/12
《庄子》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分析_第2页
2/12
《庄子》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分析_第3页
3/12
《庄子》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分析 一、《庄子》中的生命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从本质上看,庄子哲学的主题在于敬畏生命和顺应自然。庄子最为关怀的是生命本身的问题,即个体生命存在的心灵安顿和精神自由状态,他不但笑谈生死,更能直接坦然面对死亡,体验死亡,把自己整个生命投入生死问题进行主体性探究,借以找寻一条不依靠任何外力外物的大彻大悟的精神解脱之路。庄子生命智慧的核心在于超越人生的困境、获得生命的逍遥,与此同时也为当下世人如何看待生命(知生)、如何更好地安身立命,合乎自然(养生),树立真正科学的生命观,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开辟出独特的认知实践路径。其一,关于知生,即如何看待生命,珍惜热爱生命。《庄子•知北游》中提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万物皆生于气,死后又复归于气。“气”是生命世界统一性的基础,也是天地万物起灭之根本[1]410。《庄子•大宗师》述及“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生与死是生命世界的自然之序,如同白天黑夜交替那样永恒轮转变化,这也是现实存在的生命困境,虽无力摆脱,却可以通过一种明智的态度而获得精神的化解和超越,净化心灵,释放压力,回归生命世界的纯真与自然。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生命本原或生命世界的本真之境,强调“道通为一”自然万物的生命整体性,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融化于“齐物”这一生命整体性境界[2]。庄子哲学关爱与呵护生命的方式主要表现在天地一体、万物共生的自然主义大生命观世界和“兼怀万物”生命价值基础上。庄子强调,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一草一木,用心灵深处的悲悯与热情去呵护生命世界的整体性、多样性和自然性,放弃高于万物的优越感,平息急功近利的心态,感受当下个体生命存在的幸福感。其二,关于养生,即如何摆脱人世间生命存在的困境,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如何在错综复杂荆棘遍地的世界为心灵找到安全的栖息之地。庄子生命哲学的最高理念是“以天合天”“天人合一”,承认世界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其生命意义具有“内在性”。庄子给世人承诺的幸福、“至乐”,不在来世,也不在彼岸,就在个体当下生存和生活境遇之中。《庄子•知北游》曾借孔子之口提及:“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不外化。”庄子所述的“外化而内不化”指的是在与外在的现实世界相处时要通达,使自身行为与社会相顺应,内心则需坚持自己的秉性,凝静不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庄子》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