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经济497关于西丰县林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王冬梅中共西丰县委党校摘要:多年来,林业局按照省委、“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要求,围绕构建“生态立县”这一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兴林富民,结合生态建设用新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培育生态经济“双赢”目的,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为支撑,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严格森林保护和速生丰产林、人工造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关键词:西丰县;林业;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1-0497-01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西丰县是典型的山区县,是辽宁东部九大林业重点县之一,全县区域面积402.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58万亩,占区域面积的64%,省重点林区和速生丰产林基地,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结合生态建设用新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培育生态经济“双赢”的新型林业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充分发挥全县的资源优势,以鹿业、榛子、旅游业、中草药材、林蛙、烟草等产业已出具规模,使生态工程建设逐步走上以生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以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发展轨道。到目前为止,全县林业产业年收入达到2亿多元。(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经济林、制材、加工、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等为主体是产业框架,产业规模和经济收入并都有显著提升。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68万亩,有林地面积242.3万亩,其中林分面积146万亩,经济林面积94.3万亩,蔬林地面积0.19万亩,灌木林地1.65万亩。未成林面积15.6万亩,苗圃地616.5亩,辅助生产用地1317亩。2002年实行封山禁牧重大决策以来,森林植被得到恢复,榛子林,柞蚕、人参、林蛙等林副产品获得丰收,林产品年收入近1亿元。西丰是享誉全国的“柞蚕之乡”,此外,柞蚕的三态变化蛾、蚕、蛹均为养生保健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已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二)第二产业初具规模。全县拥有鹿场1988家,鹿存栏7.18万只。全年鹿饲养量8.56万只,占全省72%,占全国15%。各类鹿产品经销加工户在工商注册的287家。全县年加工和经销成品品鹿茸约200余吨,鹿产业年产值5亿元人民币,占全县GDP的12.7%,占农业总产值的41.7%。由于,西丰养鹿驰名中外,2008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鹿乡”的称号,是全国的三个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县区之一。(三)第三产业逐步壮大。我县相继建设了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AAA级景区)、城子山省级森林公园(AAA级景区)截止到2017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涉林产值6035万元。二、林业产业发展优势和机遇(一)林业产业存在着许多优势。一是自然条件较为优势。我县属于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具有优越的水、热等自然条件有利于林木的生长。二是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大,为林产品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我县建设的东北特特产品交易中心,搭建了依靠特特产品致富奔小康的致富平台,拉动全县林产品的发展。(二)林业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林业的重要性;二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林业工作,实施了营造林倍增计划,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作出了生态立县的决策;三是国家林业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国家退耕还林、三北造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补助政策对林业的扶持政策,给我县林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三、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一)产业布局、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县林业产业整体布局不尽合理,地区之间发展存在差异,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二)科技水平较低。新产品研发不足、生产、加工技术落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理念不强,缺少地方代表性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三)缺少龙头企业,生产集约化不强。加工企业多以原材料粗放式加工为主,欠缺技术和工艺水平,缺少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