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宏观战略讨论成果要点中国环境宏观战略讨论项目办公室2011 年 11 月 10 日自 2024 年 5 月以来,在中国工程院、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下,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中国环境宏观战略讨论已完成阶段性讨论任务,现综合四个课题(共 29 个专题)的讨论成果,主要要点如下:一、中国环境形势评价 环境是国民经济可持续进展的基础条件,环境保护是可持续进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环境安全是社会公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环境改善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20 世纪 70 年代把环境保护提上议事日程, 80 年代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90 年代提出实施可持续进展战略。进入 21世纪,又提出了科学进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大将环境保护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并为此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措施。30多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进展的形势下,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 2024 年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以来,各地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大转变。2024 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与二氧化硫排放量首次出现“双下降”。同时,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显著,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基本处于受控状态,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环境国际合作取得进展。但是,由于自然环境脆弱、人口众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境监管滞后,当前我国环境面临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突出,解决起来也比任何国家都要困难。当前环境形势可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旧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一)局部地区和行业的部分环境指标有所改善 国家重点控制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2024 年与 1997 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每万元 GDP 排放量,以下同)下降了 68%: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下降了 58%。 重点行业排放强度明显下降。2024 年与 1997 年相比,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下降了 8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下降明显,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排放强度下降了 70%。 重点流域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地表水国控断面 I 一Ⅲ类水质类别比例由 1996 年的 27%上升至 2024 年的 43%,劣 V 类比例则由 36%下降至26%。 城市常规监测污染指标有所下降。二氧化硫年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