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拓展视野,真正实现教学大纲的纲领性指导作用 毋庸置疑,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从专业角度来讲,产品设计抑或工业设计是一个内涵广阔的范畴,每位从业者及未来从业者都对其且应对其有独特理解。传统的以课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大多还处在一种“约定俗成”的状态,每门课程固有的大纲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内容的灵活配置。教学范畴及涵盖领域的拓展对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据调研,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在设定产品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时,均能认识到课程大纲只是该门课程的纲领性指导,具体教学内容是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应对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各高校的相关大纲却背离了这一指导原则,对每门课的具体内容、教材选用、所占学时等均进行了严格限定,最后形成的文件大多已在根本上扼杀了教学调整的可能,而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鉴于此,为了真正实现产品设计教学的灵活性及创新性,在设定新的教学体系及教学大纲时,决策者及参加老师应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解放思想、拓展视野,从前瞻性的视角设定各门课程的大纲内容,既能形成可供考核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同时又不过多限制不同教学主体及教学对象的再创新可能,切实实现教学大纲的纲领性指导作用。如此,才能使教学大纲能够应对一个大纲调整周期内出现的教学及学科前沿变化。 二、系统规划,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产品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需要教学大纲提供应有的路线指导和调整空间之外,还应在具体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系统规划和精心设定等来确保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产品设计虽然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仍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及学习模式。以经典的、可推衍的教学及设计理论为指导,以设计项目为中心,合理安排设计理论与实践课题的教学次序及比重;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将“大班授课”的理论讲解、“小组研讨”的案例分析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实时交叉学习。在保证理论支撑的前提下,教学过程中还应因应产品设计的专业特点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这种加强不应只是口头上的严格要求,而应贯穿各类课程的始终。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设计案例中,侧重于设计计划的整体实施过程;二是多个设计环节中对方案进行模型讨论的能力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