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校分析论文 一、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根本职能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根本职能,也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所谓教书育人,就是老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就是说,老师在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门需要明确的是“教书”与“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同一概念。高校是培育社会高级人才的摇篮,目前确实有一些老师认为育人是小学和中学的事情,他们只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是一些老师把育人工作留给了班主任和辅导员,自己只顾讲学问、做学问,轻视和忽视育人工作,这在学校不是个别现象,有一定的倾向性。 老师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的未来,老师通过自己的劳动将科学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老师能将前人和社会遗留、沉淀的精神财宝传递给年轻的一代,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现实社会,延续社会的进展,更是重要的职责。科学的飞速进展,把学生头脑当作“知识仓库”的时代已经过去,通过十几年学习的知识就指望用上一辈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储备式的教育已被智力开发式教育和素养教育所代替,培育人才不再以知识储备为最终目标培育学生锻炼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准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因此说,老师不仅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更要调整自己的素养结构,老师不仅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做准备,更重要的是要进展人,要以能够培育出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育出担负起跨世纪责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为己任。 二、为人师表是师德最高表现 教育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老师要把先进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意识传输到学生头脑中,就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让学生接受你的个人,才能达到接受你的知识及思想。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种乐器就是靠老师和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学生如何看老师,他们在老师身上发现了什么;每一个老师或老师群体在学生面前表现了人的品质的哪一个方面,哪一些方面;老师的思想信念,老师精神生活的丰富性,老师道德面貌的完美性等等。所有这些属于老师或老师群体的人格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