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作 物 产 量 和 产 品 品 质 的 形 成第 一 节 作 物 产 量 与 其 构 成 因 素一 、 作 物 产 量栽培作物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产品。作物产量即是作物产品的数量。作物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是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计算生物产量时通常不包括根系( 块根作物外) 。在总干物质中有机物质占90%—95%,矿物质占5 %一10%。严格说来,干物质不包括自由水,而生物产量则含水10%一15%。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不同作物其经济产品器官不同,禾谷类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等) 、豆类和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油菜等) 的产品器官是种子;棉花为籽棉或皮棉,主要利用种子上的纤维;薯类作物( 甘薯、马铃薯、木薯等) 为块根或块茎;麻类作物为茎纤维或叶纤维;甘蔗为茎秆;甜菜为根;烟草为叶片;绿肥作物( 苜蓿、三叶草等) 为茎和叶等。同一作物,因栽培目的不同,其经济产量的概念也不同。如玉米,作为粮食和饲料作物栽培时,经济产量是指籽粒收获量,而作为青贮饲料时,经济产量则包括茎、叶和果穗的全部收获量。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中所要收获的部分。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叫做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所不同,其变化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与其化学成分以与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有关。一般说来,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子实的作物要高;同为收获子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比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要高。其原因是营养器官的形成过程较简单,子实的形成则须经历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和结实成熟的复杂过程;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形成过程中需要能量相对少些,而蛋白质、脂肪的形成要经过同化产物的进一步转化,需要能量较多。通常,薯类作物的经济系数为0.70—0.85 ,甜菜、烟草为0.60—0.70 ,水稻、小麦为0.35—0.50 ,玉米0.30 一0.50 ,大豆0.25 一O.40 ,油菜0.28 左右,棉花( 籽棉) 为0.35—0.40 ,皮棉为0.13—0.16 。禾谷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还与植株...